地質調查“十三五”成果回顧之八
地質工作服務“兩省三市”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發布時間:2021年08月18日
來源:中國地質調查局(2021-08-17)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福建、海南、承德、宜昌、廣安等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示范區)開展自然資源綜合地質調查試點,以“精準對接需求、定向科技攻關、迅速行動支撐”等構建了“中央引領、地方跟進”的高效運行機制并簽署了一系列戰略協議,形成了“轉型升級支撐服務國家戰略發展、科技攻關破解制約地方發展難題、成果轉化探索生態地質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的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服務模式,相關工作進展和成效得到自然資源部和試點省、市人民政府的高度評價。
生態文明示范區綜合地質調查支撐生態文明建設經過3年的探索,有效促進了從綜合地質調查轉向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支撐服務生態文明建設。
成果與進展
一是轉型升級支撐服務國家戰略發展需求。以綜合地質調查為基礎探索了自然資源綜合調查及技術方法,為自然資源管理奠定了技術基礎,承擔編制《承德市自然資源“十四五”規劃》;積極主動支撐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職能轉變,以“雙評價”支撐國土空間規劃為引領,形成“中央引領、地方跟進”機制。自然資源綜合調查將持續按照國家戰略發展需求,服務自然資源管理,探索地表基質層、生態保護與修復等工作。
二是科技攻關破解制約地方發展難題。城市綜合地質調查立足支撐城市高質量發展,攻關地下探測技術,破解城市建設中遇到的地下水保護、巖溶塌陷災害、孤石影響地鐵建設等難題;生態地質調查立足支撐生態保護與修復,攻關地質控制理論和技術,破解福建長汀水土流失、識別磷源支撐磷礦產業調整和廢棄硫鐵礦生態修復與治理等難題;地質資源調查立足綠色發展,攻關海砂資源、地熱資源、淺層地溫能等探測與開發技術,破解地質資源、清潔能源等支撐城市綠色發展關鍵難題;特色地質資源調查立足支撐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攻關富硒、富鍶等地質資源元素形態及遷移轉換理論技術,破解草莓等特色經濟作物種植、礦泉水開發利用等技術難題。
三是成果轉化探索生態地質產品價值實現路徑。開展土地質量、地質遺跡、地熱資源開發、地質文化村建設、礦泉水產業開發、富硒特色產業發展等,探索多途徑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現地質調查工作轉型升級。
應用與轉化
中國地質調查局開展的自然資源綜合地質調查成果在福建、海南、承德、宜昌、廣安等地得到了較好的應用。
一是在福建完成省級“雙評價”,提出長汀水土流失“精準治理、深層治理”方案,攻克城市地下孤石精準探測難題,有效支撐福建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修復和都市區規劃建設。
二是系統總結海南省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綜合調查示范性整裝成果,針對海南省國土空間格局優化和海岸帶開發利用、江東新區和三亞重點地區規劃建設、紅樹林濕地和岸灘生態保護修復等方面提出建議,有力支撐海南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三是基于綜合地質調查成果,優選劃定承德市生態與農業高質量發展區和水土生態修復區建議,研究提出承德市山體保護名錄和可供利用的側向山體資源潛力區,支撐承德市盛世上河圖城市設計、山體保護立法和現代山地城市規劃建設。
四是圍繞宜昌“化工圍江”、礦山環境治理等問題和需求,查明流域磷的來源、沿江化工區土壤防污性能及分布、廢棄硫鐵礦和煤礦礦山環境現狀,提出磷污染防控、化工產業布局、廢棄礦山治理等地質科學建議。
五是在廣安新發現一批礦產地、頁巖油氣有利區、地熱富集區、特色土地資源,為廣安市能源資源安全提供保障;向廣安市政府移交2019年地熱井資料,有效支撐地熱采礦權出讓。
承德月亮湖科學開發
福建長汀水土流失治理
廣安華鎣山區生態修復
海南紅樹林生態保護
宜昌化工圍江區修復治理
[責任編輯:礦業報]
- 行業要聞 >>
- 《地下水管理條例》作出六方面重要制度安排
- 加強長江經濟帶重要湖泊保護治理 采砂、尾礦庫治理
- 國家三部委聯合發文,資源型地區將迎哪些重要機遇
- 解讀|司法部 水利部負責人就《地下水管理條例》答記者問
- 重磅!《中國礦業50指數研究報告》發布
- 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 公布《地下水管理條例》
-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獎勵名單發布
- 鐘自然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答記者問?
- 《全球礦業發展報告(2020-2021)》新鮮出爐!
- 紅色礦業 | 中國共產黨與礦業的不解之緣
- 業界資訊 >>
- 勘探技術所召開第二屆青年學術交流會
- 勘探技術所繩索取心鉆探技術方面獲兩項國家發明專利
- 2021年中國科技的重大突破
- 勘探技術所《鉆探孔內事故預防與處理》行業標準批準發布
- 勘探技術所“創新中心”納入河北省技術創新中心管理序列
- 中煤水文局集團綠能公司成立
- 全國數字巖心系統上線運行
- 勘探技術所成功研制國產新一代吸力桶基礎沉貫系統
- 本刊成功入選“2021年度全國學會期刊出版能力提升計劃”
- 本刊2篇論文入選2021年度中國地調局期刊百篇優秀論文
- 會展預告 >>
- 中國地質展將于明年5月在京舉辦
- 非開挖論壇【最新日程】
- 國際深水油氣工程前沿技術盛會即將召開
-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與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討會”時間確定
- 2021中國國際礦業大會論壇日程
-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與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討會” 的通知
- 查收!中國地質學會2021年學術年會三號通知!
- 第八屆中國礦業展將于明年5月在京舉辦
-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 延期召開“全國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學術交流年會”
- 人物訪談 >>
- 我國采礦科技即將進入一個新階段
- 汪集暘院士:“十四五”期間地熱市場潛力巨大
- 蘇義腦:陸上8000米以上超深井鉆完井技術及其裝備進展
- 曾梅香:我國地熱發電現狀與展望
- 趙陽升院士:把創新成果融入地熱等采礦工程領域
- 《人民日報》發表章建華署名文章:
- 楊文采院士:人類能上天下海,卻難以入地13公里
- 中國工程院院士多吉:投身地質勘探 踏遍青藏高原
- 在深海處演繹“冰與火”的傳奇
- 孫友宏校長在人民日報發表《為高校營造良好創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