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底高精度水合物探測技術”項目完成驗收海試
發布時間:2021年09月15日
來源:中國礦業報(2021-09-15)作者:牟澤霖 單晨晨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近海底高精度水合物探測技術”項目近日依托“海洋地質四號”船,在我國南海海域完成了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套深拖高分辨率多道地震系統和近海底多參量地球化學測量裝置設備的驗收海試,并成功在南海北部海域水合物目標區進行了示范應用,取得了多項成果。
一是突破深水震源的關鍵技術,實現了近海底拖曳式高分辨多道地震探測。在驗收海試和示范應用中,深拖高分辨率多道地震系統的最大拖曳深度超過2000米,累計水下拖曳距離達344千米,獲取了清晰的海底淺表層地震剖面,地層穿透深度超過400米,地層分辨率優于1米。近海底拖曳式高分辨多道地震探測通過減小震源和接收纜與探測目標地層的距離,提高了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和探測深度,其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分辨率遠高于常規水面拖曳多道地震,更加精細地刻畫了天然氣水合物礦體的賦存特征。
二是突破地球化學測量響應時間的關鍵技術,實現了近海底多參量地球化學測量。在驗收海試和示范應用中,近海底多參量地球化學測量裝置最大工作深度超過2000米,完成水合物重點區50.98千米走航觀測,獲得了溶解甲烷、二氧化碳和硫化氫濃度在5條測線上的空間分布,發現了7處底水溶解甲烷濃度高異常地段。與國際同類設備相比,項目自主研發設備在響應時間、檢測精度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該項目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牽頭,聯合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以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11家單位共同承擔。此次海試驗收的成功,標志著我國全面掌握了近海底拖曳式高分辨多道地震探測和近海底多參量地球化學測量裝置的各項關鍵技術,在關鍵技術國產化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進一步推動了對深海地質地貌和海底物理化學的研究,擁有廣闊的產業化前景。
[責任編輯:礦業報]
- 行業要聞 >>
- 《地下水管理條例》作出六方面重要制度安排
- 加強長江經濟帶重要湖泊保護治理 采砂、尾礦庫治理
- 國家三部委聯合發文,資源型地區將迎哪些重要機遇
- 解讀|司法部 水利部負責人就《地下水管理條例》答記者問
- 重磅!《中國礦業50指數研究報告》發布
- 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 公布《地下水管理條例》
-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獎勵名單發布
- 鐘自然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答記者問?
- 《全球礦業發展報告(2020-2021)》新鮮出爐!
- 紅色礦業 | 中國共產黨與礦業的不解之緣
- 業界資訊 >>
- 勘探技術所召開第二屆青年學術交流會
- 勘探技術所繩索取心鉆探技術方面獲兩項國家發明專利
- 2021年中國科技的重大突破
- 勘探技術所《鉆探孔內事故預防與處理》行業標準批準發布
- 勘探技術所“創新中心”納入河北省技術創新中心管理序列
- 中煤水文局集團綠能公司成立
- 全國數字巖心系統上線運行
- 勘探技術所成功研制國產新一代吸力桶基礎沉貫系統
- 本刊成功入選“2021年度全國學會期刊出版能力提升計劃”
- 本刊2篇論文入選2021年度中國地調局期刊百篇優秀論文
- 會展預告 >>
- 中國地質展將于明年5月在京舉辦
- 非開挖論壇【最新日程】
- 國際深水油氣工程前沿技術盛會即將召開
-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與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討會”時間確定
- 2021中國國際礦業大會論壇日程
-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與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討會” 的通知
- 查收!中國地質學會2021年學術年會三號通知!
- 第八屆中國礦業展將于明年5月在京舉辦
-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 延期召開“全國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學術交流年會”
- 人物訪談 >>
- 我國采礦科技即將進入一個新階段
- 汪集暘院士:“十四五”期間地熱市場潛力巨大
- 蘇義腦:陸上8000米以上超深井鉆完井技術及其裝備進展
- 曾梅香:我國地熱發電現狀與展望
- 趙陽升院士:把創新成果融入地熱等采礦工程領域
- 《人民日報》發表章建華署名文章:
- 楊文采院士:人類能上天下海,卻難以入地13公里
- 中國工程院院士多吉:投身地質勘探 踏遍青藏高原
- 在深海處演繹“冰與火”的傳奇
- 孫友宏校長在人民日報發表《為高校營造良好創新環境》